“只需12元,实现理财收入比工资还高”——近期,这样的财商教育课程广告频繁出现在网络视频上。据央视报道,某财商教育机构推出的超低价“小白”理财课,其实是售卖高价进阶课程的“诱饵”,课程内容并不是普及理财知识,而是强调理财课程的重要性,贩卖焦虑,所谓讲师的从业资格也存在问题。
正是抓住了投资者“钱生钱”的心理,低价理财课才能吸引诸多真“小白”。然而,讲师专业水平参差不齐,讲授内容干货稀少,还可能被怂恿花大价钱购买进阶课程,不仅理财知识没学到,防骗知识也要补一补。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发布的《国民财商教育白皮书》显示,我国消费者金融素养指数正逐年上升,2021年全国消费者金融素养指数达到了66.81,比2019年提高2.04,但当前消费者财商水平结构不均、总体不足,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你不理财,财不理你”,财商教育市场前景广阔,但乱象频发一定程度上成了行业发展的绊脚石。加强行业监管,引导行业自律势在必行。
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门日前发布的《金融产品网络营销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拟规定,网络营销宣传不得含有虚假、欺诈或引人误解的内容,不得引用不真实、不准确或未经核实的数据和资料。从这个角度上说,售卖理财课程的教育机构如果夸大实效,则可能涉嫌虚假宣传。有业内人士表示,未经核准,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为证券交易及相关活动提供服务,如果财商教育机构未经证监会核准,相关人员也没有取得从业资质,便从事推荐股票等活动属于非法荐股。
“理财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每一位投资者都须谨记于心。任何时候都不应该把理财当作一桩稳赢不亏的买卖,不能把宝全压在所谓的大师授课、包教包会的理财课程上,更不应该被低价课程诱导,而应保持理性,对机构人员的从业资质仔细甄别。要遵循理财市场的基本规律,提高风险防范意识。
财商教育课程广告投放的平台是消费者了解课程的重要渠道,相关视频网站、社交媒体等要对课程机构资质、投放内容严加审核,坚决杜绝虚假内容的无序投放,对平台内容生态负责到底。
教育、金融等相关部门也应协同监管,对财商教育机构的办学、注册、运营以及相关人员的从业资质加强监督,纠偏、惩治乱象,敦促相关行业、企业守法经营,规范、健康发展。(郜亚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