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1月11日收盘,中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为2.815%。
“一季度债市或窄幅整理,建议择机交易。”中航信托宏观策略总监吴照银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债市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货币政策的放松。
吴照银分析认为,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下行至2.8%附近,已基本反映了2021年两次降准的利好。信用债方面也反映了房地产业的风险,中资地产美元债收益率明显上行。而在困境企业的经营未明显好转、市场未出现密集资产并购的情况下,相关信用风险还未从根本上得到缓解。
中信证券债券研究首席分析师明明认为,2022年初我国有望迎来信用周期的反弹,而信用周期的反弹往往是各项经济指标回暖的领先信号。地方政府专项债发力、地产相关信贷支持以及中下游制造业复苏等预计都将促进我国信贷增长逐季修复。
展望2022年,瑞银预计,央行将会继续向银行体系提供流动性支持,可能会灵活使用其工具组合来进行流动性投放。从债券市场收益率来看,2021年,整个债券市场收益率呈现小幅震荡下行的态势,在降准落地后持续下行。
一季度或维持震荡“2020年国内复工复产后,疫情期间出台的宽松措施快速退出,货币供给和社融存量增速随即下降至历史底部,并持续至今,未见明显上升。”吴照银分析称。
从过去几个月来看,总体上,货币量和社融存量同比增速略有上行,货币量于2021年8月触底(8.2%),11月缓慢上行至8.5%;社融存量2021年于9、10月触底(10.0%),11月小幅上行至10.1%。
不过,吴照银指出,无论货币量还是社融存量,增速改善幅度均十分有限,绝对值依然处于2015年以来的低点。因此,货币政策只是开始放松,但还谈不上“宽松”。
“政策放松传导至实体经济需要一段时间。”吴照银告诉记者,政策放松往往不能立竿见影马上见效,消费者、企业等经济实体需要时间观察政策并做出反应。政策放松和经济改善存在一定的时滞,时滞的长短和政策变化的内容、力度及官方态度紧密相关。
可以说,在政策边际放松和官方态度相对谨慎的情况下,相关政策的见效也需要一定的时间。
债市方面,吴照银建议在一季度择机交易。如果债券收益率大幅上行,就择机买入,如果债券收益率大幅下行,就择机卖出。总体看,一季度债市并不存在明显机会,也不存在收益率大幅上行或者下行的基础。
“整体来看,一季度,货币政策恐难明显放松,财政政策全面发力时点未到,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有望放量,银行信贷增速也有望上行,债市大概率维持震荡格局。”吴照银表示。
保证财政支出强度吴照银表示,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看,2022年财政政策肯定会发力。
相关会议明确表示,“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并且表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续。和往年相比,这次会议明确表示“要保证财政支出强度,加快支出进度”,措辞积极,态度明确。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兼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2021年四季度发行的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主要在2021年底2022年初使用,与2022年发行的专项债形成“1+1>2”的叠加效应。
振作工业经济运行、减税降费、金融支持中小微企业等政策将在2021年底至2022年发挥作用,充分体现跨周期调节要求。
此外,宁吉喆还提到政策发力适当靠前。靠前加强基础设施;靠前下达资金;靠前安排项目,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
吴照银指出,综合各个渠道的官方信息,明年财政支出力度肯定强于今年,进度也会显著提前。
事实上,相比2019年和2020年,2021年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明显滞后,高峰集中在下半年8月、9月、10月和11月,年内难以形成实物工作量。吴照银表示,预计2022年全国两会后,财政政策或将积极发力。